盡管經濟學家們指出全球經濟增長正在面臨壓力,不過企業IT投資仍保持強勁增長。日前Gartner發布預測報告顯示,到2023年,全球IT支出預計將達到4.6萬億美元,隨著企業為應對經濟動蕩而推進數字化業務計劃,未來對IT的需求將十分強勁。
“船小好調頭、船大扛風浪”,對于處在當前經濟大環境下的實體經濟來說,更顯特別意義。大型企業擁有資本和規模優勢,抗風險能力更強;而在商業市場,如廣大中小企業雖然抗風險能力較弱,但更容易進行規避和調整。借助數字化,于“危”中抓住“機遇”,就是這些企業“船小好調頭”的好處。
麥肯錫曾經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員工數量少于100人企業的數字化變革的成功率,是員工數量超過5萬人的大型企業的2.7倍。顯然,助力好這些企業將數字化飛輪轉動起來,將獲得更大、更顯著的商業成功。
不過正如飛輪效應告訴我們的那樣,任何事情的起始都是不容易的,從靜止的飛輪到加速轉動,需要做出巨大的努力,并需要掌握好力的作用和切入點,之后才能更容易收獲其循環動能。
那么,商業市場該如何將數字化飛輪轉動起來呢?
“大河有水小河滿”
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
和一線城市的大型企業數字化轉型路徑不同,分布在廣袤地市區縣中的企業數字化水平相對不高,也缺少專門的技術和服務人員,所以在數字化進程中往往采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臨時應付。在資金上也許沒少投入,但對業務支撐的長效價值并沒有快速顯現,曲折的數字化之路是這些企業面臨的普遍現狀。
如何改變這一現狀?2022年5月,工信部、發改委等十一部門印發《關于開展“攜手行動”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2022-2025年)的通知》,引導大企業通過生態構建、基地培育、內部孵化、賦能帶動、數據聯通等方式打造一批大中小企業融通典型模式,鼓勵大企業打造符合中小企業特點的數字化服務平臺,推動開發一批小型化、快速化、輕量化、精準化的“小快輕準”低成本產業鏈供應鏈協同解決方案和場景,鼓勵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協同開展技術改造升級,提升中小企業技術改造能力。
形成“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有水大河滿”的生動發展局面,是構建大中小企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企業發展生態的內涵所在。也只有如此,商業市場的數字化飛輪才能更輕松、更快速地轉動起來。
一步到位的數字價值
數字有為,用更好為更好
無疑,華為在ICT技術領域的深耕和在行業數字化轉型積累的全球實踐,奠定了其在數字化領域的領導者地位。2022年上半年,華為提出了攜手伙伴共拓商業市場的策略,同時成立了聚焦商業與分銷市場的商業業務組織,扎根當地服務伙伴,目的就是為了攜手伙伴,讓遍布在地市區縣街鄉的企業能便捷地獲取他們最需要的數字產品/方案與服務,實現數字化進程提速。
商業市場數字化發展需求的背后對應著數字化提供商要有更好的產品,更豐富的產品組合和方案,以及更專業的數字化服務。為此,華為中國政企業務提出了“數字有為,用更好為更好”,從這一主題可以看出,華為攜手伙伴共拓商業市場的戰略是堅定的,愿做商業市場數字化的有為之人,而“用更好”的背后意在用更好的產品、更豐富的伙伴支持,為商業市場客戶的數字化帶來“更好”的體驗和效益,釋放數字生產力和全新價值。
首先,在產品層面,打動商業市場客戶的不一定是那些操作復雜、交付周期長的產品、方案,簡單、好用、適配需求的產品、產品組合和方案同樣有著廣闊的需求。為此,華為中國政企業務帶來了“5極”明星產品:極易集成、極好銷售、極快交付、極簡運維、極優體驗。以極簡運維來說,其無需專業技能即可進行安裝,同時免現場運維,從而讓產品更易上手,顯然這是不少商業市場客戶最希望看到的。
這些貼合商業市場需求的“5極”明星產品,來自數通、機器視覺、智能協作、光網絡、存儲等諸多領域,可更好地滿足商業市場客戶豐富的業務場景訴求。以華為面向SOHO辦公場景打造的AirEngine5762-12SW室內面板AP舉例,它具備體積小巧、無懼穿墻、極簡安裝免調試等特點,還支持手機一鍵部署,讓客戶快速獲得高帶寬、高并發的Wi-Fi新體驗;再以華為面向中小企業辦公打造的FusionCube500超融合基礎設施舉例,算、存、網、安、AI,5合1,一臺設備就是一個數據中心,無疑是小型化數據中心的理想選擇。據悉,目前這樣的產品正在持續上市,它們形成了面向商業市場更好的數字化產品和方案。
其次,在助力伙伴提供更好的數字化服務方面,華為構建了線上+線下的數字化協同服務體系。線上服務除了客戶支持業務外,遠程交付中心還可以通過智能化數字平臺及AI輔助讓客戶和伙伴的問題得到自助解決;在線下服務,華為授權服務中心(ASC)將提供本地化的貼身服務,提供工程安裝、解決方案實施、Co-Care維保等服務,及時響應訴求,并確保服務質量。另外,從更好的經驗上來看,無論是華為將自身數字化轉型經驗累積及能力外溢,還是將服務于各行各業經過實踐檢驗的數字化經驗沉淀復制,無疑將為廣大的商業市場客戶提供更清晰的數字化發展路徑。
面向商業市場
讓伙伴擔當主角
當然,“數字有為,用更好為更好”的背后不僅體現在華為自身的能力,更體現在豐富多元的伙伴能力身上。面向商業市場,華為也更愿意讓伙伴擔當主角。
事實上,被集成一直是華為面向政企市場的長期戰略,發揮伙伴在交易與服務客戶方面的優勢是華為一貫的堅持和態度。在過往的攜手共進中,我們見證了眾多的伙伴與華為共同成長,90%以上的銷售合同由伙伴簽約,這一數字表明了華為成就伙伴,與伙伴攜手共贏市場不是空話,而是實際行動。
十幾年前,龍田科技還是一家“裝機店”,邂逅華為,從網絡交換機、服務器等產品的代理銷售開始,逐漸走上了系統集成和專業服務的道路,并提供行業定制化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如今在與華為的合作之下,龍田科技成為華為生態體系里真正的能力型伙伴,營收從起初的幾千萬元飆升為去年的20多億元;十年前,合勝科技與華為達成合作,如今發展成為中國一流的信息服務企業,特別在金融領域,與華為合作落地了一個又一個典型項目,合勝科技總經理段旭光說,在與華為合作的過程中,華為強大的學習能力推動著合勝內部不斷自省與進步,讓研發服務團隊更加“精益求精”;青島高科在成立之初便與華為展開全面合作,扎根于電力通信行業,如今的青島高科從最早的聚焦功能實現、項目交付發展,成為涵蓋電力通信網業務咨詢、規劃設計、數據安全和性能提升,以及運營保障等綜合性服務商,“時間久了,我們發現華為對于合作伙伴的支撐是全方位的、不夾私的,彼此沒有隔閡,就是奔著一個目標共同努力。”青島高科通信副總運行師李國安說道。
這些伙伴講述的與華為合作的成長故事,從中不難發現,華為與伙伴共創共贏攜手成長的不變信念,刻在其骨子里,并得到伙伴發自內心的認可。
在共拓商業市場的進程中,華為同樣堅持“以利益為紐帶、以誠信為基礎、以規則為保障”,把舞臺交給伙伴,并為伙伴賦能?;诖?,華為通過“研、營、銷、供、服”等多方面支持,使能伙伴能力提升,并拓展更廣闊的市場。例如,在營銷層面,將華為的營銷能力全面開放,賦能伙伴、發動伙伴、支持伙伴;在銷售層面,構建伙伴全流程自主交易平臺,讓商業市場的生意“更好做、做更好”。
所以,“數字有為”代表了華為攜手伙伴共拓商業市場的戰略堅定之意,并用“更好”的產品,更多維的支持,助力伙伴為商業市場客戶帶來“更好”的體驗和效益,加速轉動數字化飛輪,共贏商業未來。
而華為帶給商業市場的變化還不止于此。11月8日,在華為全聯接大會2022上,還將舉辦面向商業市場的峰會,更多精彩內容,值得期待!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